春潮澎湃处,扬帆奋进时。2025年全国两会如期而至,教育议题依旧热度不减。其中,“推进职普融通、产教融合,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”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,也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打破“断头路”,构建人才培养“立交桥”
长期以来,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“两条跑道”并行,却缺乏互通互联的“立交桥”,导致学生发展路径单一,难以满足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。推进职普融通,就是要打破这种壁垒,构建起人才成长的“立交桥”。
课程互选,学分互认: 探索建立职普课程互选、学分互认机制,鼓励普通高中开设职业选修课程,职业院校开设通识教育课程,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空间,促进全面发展。
资源共建,师资共享:推动职普学校共建共享实训基地、教学资源,鼓励优秀教师跨校任教,实现优势互补,提升教育资源利用效率。
评价多元,成长畅通:完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,建立多元评价体系,打破“唯分数论”,为学生提供更多升学、就业、发展的机会和通道。
深化“校企合作”,打造产教融合“共同体”
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,也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。深化产教融合,就是要将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,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。
专业对接产业,课程对接岗位:紧跟产业发展趋势,动态调整专业设置,将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规范融入教学内容,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校企共建平台,协同育人:鼓励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,共建产业学院、实训基地,共同开发教材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,实现校企协同育人。
政策激励引导,优化发展环境:完善产教融合相关政策法规,加大对参与产教融合企业的政策支持和激励力度,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。
增强“适应性”,赋能“技能强国”建设
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,是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。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,以促进就业为导向,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吸引力。
服务国家战略,培养紧缺人才: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,加快培养智能制造、数字经济、乡村振兴等领域紧缺人才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提升培养质量,增强就业竞争力: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强化实践教学环节,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,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。
弘扬工匠精神,营造良好氛围:大力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,营造尊重技能、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,让更多年轻人走技能成才、技能报国之路。
推进职普融通、产教融合,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,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政府、学校、企业、社会共同努力。相信在两会精神的指引下,我国职业教育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!
上一篇:返回列表